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0/17泉港石化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入选省级孵化器
- 10/17全国炼油、石化、煤化工产业深加工、后加工和
- 10/16全国首个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共同体成立
- 10/16[年报]上海石化2019年营收1003亿 拟投资35亿元建设
- 10/16兰州石化抗冲聚丙烯产品挺进新领域
全国炼油、石化、煤化工产业深加工、后加工和
各位企业朋友、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国传统烃加工(煤、油、化)产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供过于求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化工中多种原料路线的兴起和市场发展的制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国家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提升、搬迁转移、转型转产、关闭淘汰”的路径和政策将使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
企业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探寻企业开展深加工、后加工以及精细化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装置与产品结构转型转产的发展路径,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能源化工的发展,加强产业间的技术融合、产业耦合、资源互补、质量提升、成本优化、产值增加的技术交流极为必要;产业耦合能够解决资源互补、质量互补、技术互补、成本优化、产值提升的机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克服投资高、水耗高、物耗高、能耗高、碳排放高、环保压力大等工业矛盾;加强信息技术和沟通,能够促进新能源技术、生物质技术、新材料技术、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优化的实现;促进能源化工的有序发展;推进科研转化生产力和促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的力度。
考虑到产业间竞争的加剧,炼油、石化、煤化工等烃加工企业都要创造和执行低成本、高产值和差异化发展(即少产油品、发展化工,资源优化、内部集成)的战略。应按“化工簇群”的模式,对重化工企业,实现基地化建设、园区化管理、产业性规划的模式。按照先进企业设计思路:生产装置要大型化、企业之间基地化、生产要素集约化、上游下游一体化、生产过程洁净化、生产产品清洁化、油品输运管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企业管理科学化。
故此,我们在召开“十四五期间” 全国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烃加工产业链研究与技术创新线上高峰论坛以后。在今年 11 月份继续开展“全国炼油、石化、煤化工产业深加工、后加工和精细化加工技术交流会”。
会议将召集油、化、煤、机、电仪生产商与供应商企业人士参会;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参会。我们邀请产业领军人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各研究院所学术带头人、海外技术专利商代表与大家一起交流。
重点交流:如何用“分子链燃烧技术”解决我国的煤化工利用中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如何发挥“烃合成新技术”解决煤化工低端产业链的提升问题;如何考虑产品差异化解决导致市场上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的矛盾问题;如何利用化工集群模式形成有机产业链,避免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如何发挥产业耦合优势解决投资高、水耗高、物耗高、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探讨烃加工与烃合成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问题;深度研讨烃加工产业(煤、油、化)深加工、后加工和精细化加工技术问题。
世界清洁燃料和石化发展趋势:所有车用燃料和船用燃料油品都在实施低硫、低烯烃、低芳烃、低苯、密度适中抗爆性强、蒸气压和族组成为合适匹配等清洁化产品的要求;油品质量不断升级;世界油品需求趋缓或下降。石油化工产品:产业竞争加剧,低成本、高产值、差异化,提高竞争力成为企业追求。我国特殊原因,必须发展煤化工,而煤制油和煤化工主要问题:煤效率低、投资大(主设备、环保、辅助、备用等)、环保(能耗和水耗高)、温室效应高、技术待成熟、产品组分单一,产品综合利用不充分,价值需要最大化。
至此,未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针对炼油能力过剩,着力推动产品和装置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必须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解决煤、油、化和谐发展问题,应积极探索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力争实现长期稳定高水平运行。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新一轮产能大规模扩张(七大石化基地)带来的全产业链过剩风险和同质化风险加剧,要优化产业发展节奏和模式。
专家认为:每个产业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产业内的资源、技术、设备和市场是不可能解决若干矛盾。煤-油-化产业单一发展,困难重重,产业耦合可以实现:加工耦合、资源互补、质量提升、成本优化、产值增加的关系。
文章来源:《石化技术》 网址: http://www.shjsbjb.cn/zonghexinwen/2020/10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