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1搞笑漫画:美杜莎的石化技能失效,对方还色迷
- 11/11兰州石化公司仪表专业技能竞赛开赛
- 11/11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技能项目亮相四川省职业教育
- 11/07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召开化学工艺专业技能大师工
- 11/07辽阳石化开通在线仿真技能培训系统
江苏石化背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分析*
目前,在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有部分院校是从行业背景突出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其中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均具有比较突出的石化背景。随着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需求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中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但在专业建设中也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1 专业发展客观表现
1)专业思想认知多元。截至2019年1月,在上述4 所高职院校官方网页简介上,有1 所院校保留着石油化工的背景介绍,该校在2015年通过校名变更,校名中不再出现化工字样,其他3 所院校在官方网页简介上,不再明确表述化工背景。在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实践支撑方面,有2 所院校保留着国家级的实训基地、省级研发中心等与石油化工背景相关的表述,其他院校在表述中,则表现了为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创建了新型实验实训基地。在专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方面,有1 所院校明确表示,需要材料工程等石化背景的相关人才,而其他3 所院校,则不再强调石化背景。
2)专业发展类型多样。从招生的学生类型来看,从传统的高考统一招生,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招生。除保留高考生外,针对江苏省考生设有提前单招、对口招生、注册入学等多样的生源类型。提供的招生专业也发生了多样性变化,专业数量由10年前的近30 个专业扩展到现在的40 多个专业。在专业招生数量上也进行了扩充,目前4 所高职院校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4 000 人左右。从生源类型、数量方面,支撑了相关专业的办学与发展。
3)专业发展瞄准新态。近5年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专业,比如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无人机应用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空中乘务、飞机机电维修、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这些新兴专业的开拓与发展,与传统的石油化工背景关联较少,但与新兴的产业态势形成较高的契合度。
2 专业发展总体特点
2.1 有专业传统但缺少专业传承
江苏省4 所高职院校在中专时期,在部属统一布局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长专业优势,在相继完成高职升格之后,每所学校在人才储备、技术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
近年来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仍然能够凸显出专业传统。在招生计划中仍然将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等作为本校发展和招生的优势专业。但在总体趋势上,近5年石油化工相关专业均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一些相关传统专业,已淡出了专业建设,因缺少传承而消失。
2.2 有专业扩展但缺少专业拓展
依托石油化工背景,面对新型的产业发展需求,有些院校扩展了一些新型专业,如化妆品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等,这些专业是对传统优势专业的深化和扩展。在开发新专业的同时,对于具有优良传统的专业,缺少质量上的发展,在面对市场选择和社会抉择的情况下,江苏省4 所高职院校对于传统专业缺少优势传承,任由市场选择去留,缺少专业拓展。
2.3 有专业应景但缺少专业应然
近10年来,江苏省4 所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发展、兴衰的过程中,出现了应景式的专业建设,比如数控技术,个别学校应景而上,只开办了一至二届,无论是专业建设的历史积淀还是专业的发展,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培养出符合产业生产需求和学校专业特色的高端人才。在新兴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建设方面,符合现在的生产需求或区域建设需要,但与本身的专业背景、发展缺少关联,缺少应然关系。
3 专业发展形成原因
3.1 社会认可存在差距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石油化工专业认知的偏差,以及对石油化工企业、行业人才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认知偏差,导致广大家长对于石油化工相关专业认知、接受程度较低,造成各高职院校石油化工背景的专业招生困难。尽管各高职院校针对专业招生难的问题,采取了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依然在招生生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困境。专业的发展需要生源支撑,缺少生源支撑的专业是难以维系和发展的,也难以培养出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兴起、新兴的产业需求不断出现,社会也出现了新的职业岗位,特别是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模糊和淡化了传统的职业岗位和专业人才的边界。社会普遍认可一些新型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回报较高的专业,极大提高了家长对于新兴专业的关注度,至于这些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风险,家长则缺乏评估。
文章来源:《石化技术》 网址: http://www.shjsbjb.cn/qikandaodu/2021/0104/806.html
上一篇: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