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产业化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探讨(2)
表1 世界医药市场份额比较来源: 根据《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数据分析数据》[3]综合分析国家 2015年 2019年份额(亿美元) 占比(%) 份额(亿美元) 占比(%)美国 4300 40.2 4500 39.9中国本1152 10.8 1200 10.6日783 7.3 870 7.7德国 412 3.9 460 4.1英国 277 2.6 360 3.2其他 3764 35.2 3900 34.5
表2 世界主要国家仿制药与原研药市场份额比例(%)国外数据来源:WIND,张自然整理(2018);中国数据来源:SINA 医药新闻,张自然整理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西班牙日本 中国仿制药 91 82 73 64 62 61 51 64.3专利药 9 18 27 36 38 39 39 35.7
从我国药品来源分析,我国药品主要来源为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三大类,构成了我国独特的“三套马车”的药品结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整理的《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的2015—2019年市场数据》[4](表3),显示这三大类药物构成了市场主体。可以看到,生物药市场增长迅速,化学药增长速率缓慢,但是化学药物占我国半壁江山(50%~56%)的市场位置并无变化。中药市场占比30%左右。
二、高端制剂
(一)高端制剂的发展
过去的70年间,药物制剂学经历了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分子药剂学的发展过程。现今发展的释药系统(DDS)和释药技术(DDT)为高端制剂向靶向给药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个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端制剂的科学技术
如何看待释药技术变成释药体系?原料药要变成药品,需要有先进的基础研究和材料科技作为支撑,关键技术作为手段(如递药-释药技术),经过转化才能把分子变成药品及制剂产品。而单纯的活性分子不能被批准上市,只有成为制剂(药品)才能被批准上市。因此,只有药物制剂(药品)才是可以作为患者使用的最终产品。
高端制剂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在原料药、辅料、设计、剂型、工艺、设备、过程、质量中,通过相关的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来提高质量、实现过程传递可追溯、产品一致性规范管理等。最终目的是为满足研发,即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患者带来确实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可及性和经济性。
高端制剂从治疗需求来看,要有高需求、高稳定、高靶向、高利用的需求导向,同时要有高创新、高智能、高个性、高技术来支撑。需求导向必须与创新强国结合,同时,这也是目前我国在制定政策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无药可用的时候,要有药品去及时填补;有药可用的时候,要追求更高的质量,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
(三)我国高端制剂未来发展方向
从1943年出现模压片以来,药物制剂学经过了近80年的科学发展。一般将药剂学发展归为3个时期:①1950~1980年为物理药剂学时期,大多数固体给药制剂的剂型在这期间出现和发展。由于当时制剂技术不高,我国可以生产大多数世界已有固体剂型。②1980~2010年进入生物药剂学时期,主要包括注射用控释制剂、蛋白多肽给药系统、基于纳米技术开发的DDS、基于生物技术开发的DDS 等研究。经过这个时期药动学的发展,出现大量创新型DDS,包括脂质体等在内的纳米制剂上市,国内开始跟进研发,该时期也是药剂学的发展期。③2010年以后进入分子药剂学时期,基于新型纳米技术和新型生物技术,特别是靶向给药系统、自调式等智能给药系统的研发,推进了创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我国由于技术、条件和材料的限制,除难溶性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外,其他系统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相关产品还处在探索开发阶段。
表3 2015~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来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数据[4]整理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5年增长率(%)化学药[亿美元(%)] 1088(56.0) 1088(54.4) 1121(53.0) 1190(51.4) 1185(50.1) 8.9中药[亿美元(%)] 624(32.1) 637(31.8) 673(31.7) 731(31.5) 727(30.8) 16.5生物药[亿美元(%)] 231(11.9) 276(13.8) 323(15.3) 396(17.1) 452(19.1) 95.7总计[亿美元(人民币)] 1943()2001()2117()2317()2364() 21.7
重视成药性研究,建立适应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新制剂研究的药效学和药理学是关键。
药物制剂创新之路需要科学、技术、专利、人才等综合条件,中长期规划侧重制剂技术和材料的提高,需要完善体系、理论突破、发展新技术、原创新药、创新制剂。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3 个5年规划):2025年将会是强化阶段,期望实现体系搭建、原创领跑、部分并跑;2030年将会是提升阶段,期望实现集成示范、技术突破、材料突破、部分领跑;2035年将会是跨越阶段,期望实现理论突破、技术引领、材料领先、普惠应用。
文章来源:《石化技术》 网址: http://www.shjsbjb.cn/qikandaodu/2021/0524/1224.html